2025年5月8日,艺术设计学院《TOD景观空间设计》课程任课教师唐真邀请上海同济规划院所长、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规划师吕圣东进课堂。该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本科大三下学期专业必修课程(3学分、48课时),致力于培养学生形成“宏观-中观-微观”的多尺度系统性设计思维,使学生掌握从TOD区域规划到景观设计的全流程专业技法,旨在造就兼具社会责任感、创新思维和扎实设计功底的新时代景观设计师。吕老师以《TOD引导城市综合开发:从理论到实践》为题,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带来一场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沿内容。
吕老师开篇明义,指出TOD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规划方法,更是一种城市发展哲学的转变,其核心目标是通过“空间-交通-功能”三要素协同,将交通枢纽从人流通过地变为价值发生地。他从日本、中国香港等多地的TOD发展经验切入,进而转向国内的TOD发展情况,并通过三个典型案例阐释四类TOD典型空间模型。
他以杭州江海之城设计规划为例,引出轴向串珠组合空间模式,强调设计时需要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视角出发,统筹考虑整体交通网络的布局和场地周边城市功能。TOD开发不仅仅局限于站点核心区的建设,还应该将区域产业布局、生态本底和城市发展战略纳入整体考虑范围。其次,以上海金桥副中心规划方案为例,强调打破传统开发模式的重要性,该方案实现了交通枢纽与城市空间的深度协同。最后以浦东新杨思方案作为收尾,将社区叠加、深度耦合的概念传递给同学们。这一系列创新性的设计理念与实践技术,为景观设计专业学生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专业指引。
课程末尾,吕老师就行业经验以及对景观设计发展的开拓视野,解答了同学们对未来工作就业情况的疑惑,强调要适应时代潮流,就自身专业进行转型,不拘泥于传统。他鼓励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索环境设计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将自身专业知识与其他专业相结合,开拓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以应对未来行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这次企业专家进课堂,学生们对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综合开发形成了系统认知,对专业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定位。这一教学活动有效拓展了学生对TOD理论实践应用的视野,显著提升了《TOD景观空间设计》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对培养具备多学科整合能力的TOD景观设计人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