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方案

作者:发布部门:艺术设计学院浏览次数:336

一、学科简介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专业于2013年获得艺术硕士(MFA)硕士点;2015年获得上海市教委“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硕土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项目,成为培养卓越设计师的摇篮;2011年被中国包装联合会授予“中国包装创意基地”称号、2012年被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授予“中国会展创意基地”称号。为更好服务国家和上海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建设世界一流设计学科,2017年同济大学作为牵头单位,联合东华大学、东华理工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为协同单位,共同建设上海市设计学IV类高峰学科。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充分利用设计学IV类高峰学科建设平台积极开展工作。目前艺术硕士专业设有产品造型艺术及应用实践、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设计、会展与空间环境设计、数媒与影像数字化等五个艺术设计硕士专业方向。专业拥有上海市教委人文艺术工作室—— “会展艺术与技术创新中心”、上海市科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创意产品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并建设有63个校外产学基地,为专业硕士培养提供良好的实践场所。

艺术设计专业与行(企)业共同打造具有学术影响力与行业影响力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学团队和导师团队。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行业精英、一线的产品设计师等为企业导师,建有一支教授领衔、结构合理,且面向国际化、产学化,兼具研究与应用实践能力的双师型导师团队。目前有正教授10人,硕士生导师40余名,其中多为博士生、海归导师。近年来,平台已建成市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20余门,师生取得各类(国、省)纵横项科研项目、学术成果(包括发表的论文、设计作品、绘画作品,出版的专著、教材、作品集以及获得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等)1000余项,在国际、国内大赛中获奖2000多项,平台已经成为教学和科学研究、艺术创作、人才培养的艺术高地,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坚实的研究与应用实践条件。

二、培养目标及要求

(一)培养目标

艺术设计领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以满足现代创意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工程与艺术相结合、创意与技术相结合、课堂与市场相结合”为理念,探索艺术与科技相融合的现代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兼具创意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能力,艺术与工程技术相融通的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创意设计及管理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促进艺术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掌握和提升本学科的系统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艺术设计能力和较强的艺术理解力与表现力。了解本学科学术及研究现状、发展趋势,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学术或实践研究能力,及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作风;

3、能够运用一门外语,在本专业领域进行对外交流,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外文资料;

4、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和动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艺术设计类工作,及独立担负相关设计、策划与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研究方向

1、产品造型艺术及应用实践

2、视觉传达设计

3、会展与空间环境设计

4、时尚艺术设计

5、数媒与影像数字化

四、学习年限与时间安排

硕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全日制艺术硕士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优秀者经批准可提前毕业,但提前毕业时间不能超过半年。硕士研究生一般用一年半的时间进行课程学习和社会实践等,用一年以上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

五、培养方式

本专业学位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行“双导师制”,硕士研究生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在学期间,修完学位要求学分后,可申请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与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半年。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应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毕业设计展览与答辩须在校内完成。

培养过程突出专业特点,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兼顾理论及内在素质的培养。采用课堂讲授、技能技巧的个别辅导与集训、艺术实践等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积极创造艺术实践条件,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加大实践环节的学时数和学分比例,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提高艺术设计的综合实践能力。鼓励采用“1+1+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鼓励组建导师组联合指导。鼓励海内外合作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