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范凌教授受邀我院师生作报告

作者:发布部门:艺术设计学院浏览次数:10

  近日,艺术设计学院教师教学发展分中心邀请到同济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特赞创始人及CEO范凌教授到校给师生作关于人工智能的培训。范凌教授从设计学科的技术化发展切入,系统回顾了设计从传统“对象创造”到“系统构建”与“交互体验”的演进轨迹。他指出,这一变迁离不开技术的赋能,而人工智能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范教授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揭示了人工智能如何推动设计在精细化与普适性方面的突破,尤其在数字设计与计算设计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他强调,人工智能的核心价值不在于取代人类,而在于通过协同创新激发更大的创造力。这一理念贯穿全场,展现了对设计与技术融合的深刻思考。




讲座伊始,范教授结合设计技术化发展的历程,提出人工智能的应用正在重塑设计逻辑。他认为,设计人工智能不仅赋予设计更高效的工具,还为创意的多样性开辟了新的可能性空间。他进一步探讨了人工智能的“三大支柱”――算力、算法与数据,指出在设计领域,真正的突破点在于专属数据的开发与优化。这一过程不仅推动了人工智能模型的精准适配,更引发了对设计知识“可计算性”的全新认知。




关于设计与人工智能的关系,范教授提出了“脑机比”(Brain-Machine Ratio)概念。他认为,人机协作是一种动态平衡,而非简单的取代关系。人工智能在创意生成中应充当赋能者,通过复杂的协作机制与人类智慧相辅相成,避免“一键生成”模式下创意深度的缺失。这一观点赋予设计实践更大的灵活性与可能性。

此外,范教授特别强调人工智能与设计教育的结合。他主张将人工智能技术普世化,降低应用门槛,使其成为设计者的日常能力,而非高不可攀的技术壁垒。他以“摘牌”作比,形象阐释设计人工智能从单一学科走向跨学科工具的潜力,并寄望于这一转型能够赋能更多学习者与实践者。




范凌教授的讲座贯穿技术思辨与人文关怀,其不仅呈现了设计人工智能的多维图景,更为未来的行业合作提供了宝贵启示。以丰富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洞察,引领我校师生重新思考人工智能在设计中的角色与意义。

本次活动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办,艺术设计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承办,旨在提升教师在教学中的人工智能素养与应用能力与推动人工智能与设计学科的跨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