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实践教学(1):再生材料设计实践课程大纲

作者:发布部门:艺术设计学院浏览次数:10

课程目标:

1. 学生理解可持续设计和再生材料的重要性,并掌握相关的环境和社会影响。
2. 学习如何评估材料的可持续性,包括其生命周期、来源、生产过程和可回收性。
3. 发展创新思维,通过使用再生材料创造实用且美观的产品设计。
4.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化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项目管理技能和沟通表达能力。

教学方案:

1. 引入课程:介绍可持续设计的概念、再生材料的种类和使用案例。
2. 理论学习:讲解材料科学基础、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可持续设计原则。
3. 实践探索:组织实地考察或网络研讨会,让学生了解再生材料的获取和加工过程。
4. 项目准备:分组讨论确定项目主题,学习项目管理基本知识和设计流程。
5. 创意设计:学生团队开始构思设计方案,进行草图绘制和概念开发。
6. 原型制作:使用再生材料制作产品原型,测试设计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7. 评估改进:对原型进行评估和测试,收集反馈信息并进行设计优化。
8. 最终展示:组织展览会或者演示会,学生展示最终作品并进行解说。
9. 反思总结:提交项目报告,总结学习经验,讨论可持续设计的未来趋势。

教学策略:

1.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个人见解。
2. 利用案例研究,分析成功和失败的设计案例,让学生从中学习。
3. 通过工作坊形式,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实施小组合作项目,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培养协作和沟通能力。
5. 定期举行评讨会,让学生互相评价并提供改进建议。

作业布置:

1. 编写材料研究报告,分析不同再生材料的可持续性。
2. 完成设计草图和概念提案,阐述设计理念和预期效果。
3. 制作产品原型,记录制作过程和遇到的挑战。
4. 撰写项目报告,包括设计过程、团队分工、结果评估和反思。

评价量规:

1. 材料报告的深度和准确性(30%)
2. 设计创意的创新性、实用性和美观性(30%)
3. 原型的质量、功能性和环保性(20%)
4. 项目报告的完整性和反思的深度(10%)
5. 团队合作和项目展示的效果(10%)

通过以上课程目标、教学方案、教学策略、作业布置和评价量规,可以有效地实施一个以项目化学习为思路的再生材料设计实践课程。这样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同时锻炼他们的设计思维和实践技能。